标签: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提优不提难,
1、问题的提出
回顾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数学应试备考的艰辛至今还历历在目,尤其难以忘怀的是,把当年的高考题当“酵母”,繁衍出无尽的“题海”,随着高考年复一年的进行,“题海”又呈“复利式”滚动,以致泛滥成灾,相当多的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复习课上搞题型覆盖;相当多的学生把追求题型的熟面孔作为高考制胜的法宝,考场上自然把题目熟悉与否作为难易取舍的标准。
转瞬三十年过去,与时俱进的看今日教育形势,我们可作两点评估: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开始渐入人心,数学高考命题也随着课改的深入,发生着题目数量减少、绝对难度降低、命题立意转向的变化;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对课程改革所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一时难以适应,对高考命题导向的变化一时尚缺乏清醒的认识,在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战场”上, “涛声依旧”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此,我们提出高三数学复习应遵循 “提优不提难” 的策略,并对该策略进行充分的讨论,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2、对复习策略“提优不提难”的讨论
所谓“提优”,即把课堂复习的着力点从题型教学转向三个优化:“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思维品质”。优化知识结构指通过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致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连成体,完成知识重组,强化知识体系的功能;优化学习过程指通过复习,既熟练掌握知识的运用过程,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产生过程,掌握重要命题、公式的推理证明;优化思维品质指通过复习改善解数学题过分依赖题型记忆、复制模仿的状况,着意使学生面对崭新的习题情境,提升捕捉隐含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优化试图使学生走出光凭练题学习数学的困境,摆脱“题海战术”的羁绊,既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又立足于提升学生高考的应试能力,争取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
所谓“不提难”,就是在高三复习中,根据学生状况和高考题的导向,控制习题难度。我们既不能不管学生基础,一味控制难度,甚至出现“花岗岩上盖茅草屋的滑稽”;也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拔高,强化存储记忆,使复习效果大打折扣;一般可持控制审谨的态度。
www.kletg.com
2.1从学习活动的本质看“提优不提难”的必要
众所周知,紧密联系的知识点称为数学知识结构,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不断建构与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是“理解”,美籍华人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有一句名言:数学就是理解,真正意义的学习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表面的“模仿”,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持续提高理解的层次。
根据如上对数学学习过程本质的认识,“提优”所实现的三个优化正是着眼于深化理解,而“提难”恰恰可能造成大批成绩一般的同学陷入“记忆存储、机械模仿”的巢臼。
2.2从生源状况看“提优不提难”的必要
在我们长期的高三应考教学实践中,不计学生的生源基础,一味通过题型多样化的训练,通过多解难题来提高高考成绩的作法很盛行,这虽然决不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但从不同生源学校的成绩统计来看,我们还是不难得出如下判断:
对于具有一定学习能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程度不同的具备通过解题内化为能力的素养,所以“多做题”与“考高分”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对于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都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强化训练不一定能提升“理解”的层次,很难完成由“解题”到“能力”的转化与升华,更多只能是强化“记忆、存储与模仿”,所以“多做题”与“考高分”之间,就呈现出很弱的“正相关”关系。
从我们琼海整体学情来看,除了加中等少数学校生源基础较好(还不是一流)外,绝大多数学校生源基础一般,如果不计较学生基础,仅凭强调题型的对应性训练,甚至在不作任何加工的情况下,把大量模拟练习题发给学生盲目训练,这就使我们的复习效率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不容讳言,在我们长年的高三应试备考训练中,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确实在主观上有用高考标准督促、衡量学生的意识,殊不知学生基础是客观的,特别是在基础薄弱校,短时间内能使学生提高多少是一个确定的有限量,督促急了,心情可以理解,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但“提优不提难“复习策略,正是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立求通过高三一年的复习,在“理解”二字上狠下功夫,实现“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过程”基础上的“优化思维品质”,争取以最少的复习投入,获取最大的复习效益。这无论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还是提高后续学习的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
1 (2) 3 4 5 6
www.kletg.comtag: 高中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网 - 高中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