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
第16课《云南的歌会》讲、学、练立体化教案
【内容感知】
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中民歌演唱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迤西(yí)糯米(nuò)譬喻(pì)忌讳(huì)蹲踞(dūn)熹微(xī)酬和(chóu)铁箍(gū)
2.多音字:
háng内行 调 diào调换 模 mú模样
行 xíng行走 tiáo调整 mó模仿
héng道行 兴 xìng起兴 卷 juàn试卷
hàng树行子 xīng兴奋 juǎn舒卷
二、字形
糯 糯米 柞 柞树 踞 盘踞 譬 譬喻
懦 懦弱 诈 诈骗 锯 锯条 劈 劈开
儒 儒雅 怍 愧怍 据 凭据 僻 偏僻
濡 相濡以沫 作 作业 剧 剧烈 霹 晴天霹雳
三、词义
1.重点词: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忌讳:忌怕而隐避。
淳朴:诚实朴素。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这里指用诗词应答。
2.近义词:
忌讳 •忌惮
都可以作动词。都有顾忌的意思。“忌讳”一般指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如“过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也可以指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如“在学习上,最忌讳的是有始无终”;“忌惮”多用于书面语,顾忌、惧怕的意思,如“肆无忌惮”。
3、相关成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四、文学常识
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2.云南的民歌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据说,解放前傈僳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述各自的理由,解决人也以歌唱进行裁决。因此,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而一个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特别尊敬。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地反映。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它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乐曲和花灯、白剧、壮剧、傣族、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民族的原形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诗歌。歌词可以变幻,一般是乐手见景生情,随感而发,即兴编成歌词。
五、名篇名句
tag: 年级语文 云南的歌会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